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學習之診-以早療兒童為師

人醫會到育幼院為六歲接受早療兒童作塗氟衛教義診.我從五位小朋友身上學習的五件事:
第一位小朋友,配合度相當好.不論是口腔檢查,塗牙菌斑顯示劑以及塗氟都很順利.老師挑選了他,做良好示範就診的開路先鋒.甚至,後來一位害怕抗拒塗氟的小朋友,在他的協助下順利完成.
第二位小朋友,是位焦慮了孩子.他不斷地說我會吐,不太願意張開口,經過老師的誘導後,張了口之後不久,果然就有作嘔的反應.但是他還是很能誘導,讓他自己手握牙刷,我再從一旁扶住他的手,接著等待他的頭主動以口就牙刷.於是完成了塗牙菌斑的動作.塗氟時,也用同樣的策略,這回他不需要自己拿著塗棒就乖乖地慢慢地以口就塗棒了.當我輕輕地讓塗棒在他口內猶如塗護唇膏般慢慢地游移時,他顯得相當的享受,讓我塗了好久,而且一點都沒作嘔.這位小朋友合適守株待兔的溫柔手段.
第三位小朋友就不同了.他很動感,不過也是同樣地不張嘴.但是,當我拿出鏡子請他看自己的牙齒時,很神奇的他就自動張開了嘴.更厲害的是還能配合我的鏡子變化不同的頭部姿勢,方便我逐一檢查.讓人覺得很可愛的是,我說了一句「來!看看後面(的牙齒),我沒看到歐!」他竟然天真地把我手上的鏡子拿去,轉到鏡子背面看看。他喜歡速度感,因此看牙時用一種飆速的節奏就可看很久。
第四位小朋友是愛樂發燒友,當他不張嘴時,只要老師一哼歌,他就張嘴啊!啊!啊!跟著唱,並且還唱很久呢!當我看完牙後他還在啊啊啊地張嘴歌唱呢!
第五位小朋友,最抗拒,而且需要老師抱在懷裡才肯就坐。雖然抗拒了一會兒還是張口,不過當老師請來第一位小朋友當小幫手後,情勢完全逆轉。他不僅自己坐好,甚至當朋友喊出「我是暴龍」時,他就自動啊!一聲嘴巴張的好大。結果,只要我對著他喊一聲「啊」他就自動張嘴,真是神奇地通關密語。
每位小朋有都有各自的天份,如果我們能靜心觀察,了解他們不同節奏與偏好,找出通關的方法,幫他們看牙不僅學習很多,而且真的很愉快!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我需要第二醫療意見嗎

如果說,患者尋求了就醫,卻還有疑問,是不是該尋求第二醫療意見呢?

《第二意見-為自己尋求更好的醫療》提到:醫學領域裡,沒有什麼東西是神秘或專門到無法對一般大眾解釋清楚。
如果醫師沒有做詳盡的說明,病人就應該開始擔心,是不是醫師自己對整個情況也不很了解?或是不想和病人針對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還是醫師根本不想弄清楚病人的直覺?

這些情況下,病人和家屬就該積極尋求第二意見。一位醫師一定需要讓病人和家屬了解他所要對他們解釋的訊息,如果沒能做到這一點,就應該讓病人有找尋第二意見的機會。

現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IC卡會註記醫療記錄,在牙科健保治療中,更是嚴格執行治療保固期。患者在尋找治療時,不僅要找到能信任的醫師,更要詳實地告知自己的就醫史。不要濫用保險制度下第二醫療意見的便利性,一再做重複的檢查與拿藥。

畢竟一個好的醫療必須是:醫病互信,彼此成就,提昇品質,共創圓滿。

如何成為好患者

如何當一個好病人呢?

看病前,充分瞭解自己的身體與心理狀況。
看診時,坦誠與醫師溝通,並充分瞭解自己的病況。
就診後,願意積極去做生活作息上必要的調整與改變。 

以牙科治療來說,牙根性蛀牙是最難處理的狀態之一,常見於中老年因為牙周病而牙根祼露病患。此種蛀牙不僅填補困難再發性齲齒也高,因此特別強調預防重於治療。除了加強牙間的清潔例如使用牙線牙間刷,減少甜食的攝取,長期使用含氟漱口水和牙膏能更能有效地預防 。門診曾有六十多歲患者,因照顧長期臥床的母親,卻疏於  照顧自己的口腔衛生。即使牙痛都有陸續回診,卻都是牙根性蛀牙。雖然 經過填補丶以及口腔衛教並指導使用含氟漱口水,卻未配合醫囑。 後來劇烈牙痛,x光檢查,發現再發性蛀牙很快地幾乎侵犯到牙髓,而且幾乎每顆牙都如此,患者痛到分不出上下左右那裡在痛,經過多次診治,逐一找出病牙,一一診治,才終於解除疼痛。經過了這次的經驗,患者非常的慚愧懺悔,表示以後一定會遵照醫師說的好好的潔牙用牙間刷並且確實使用含氟漱口水




好醫師

怎麼樣的醫生是一位好醫師呢?

《四部醫典》提出:一名優秀的醫師,要有醫好疾病的本領,為患者消除身體上的痛苦;在進行外科手術時,要大膽而準確;對待患者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全力維護。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說: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在這個使命當中,用心要如同用腦。

日野原重崇明醫師說:好醫師要有冷靜的頭腦和溫厚的良心。要仔細觀察病人,細心聽病人說的話,向病人學習並其思考其意義。

黃崑巖醫師認為,成熟、思考、人性、利他為出發點,都是成為良醫的要件。

黃達夫醫師提出,醫師經常要看書查資料,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病人,有這種經常想要為病人爭取最好治療效果的心就是好醫師。一個醫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憐憫之心,要耐心聽病人的心聲並重視病人的每個抱怨。       

賴其萬醫師說:一個好的醫生應該是「3H」:謙虛(humility )、人文素養(humanity)和幽默(humor),做醫師的人,寬廣的背景知識是必要的。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良醫吟

良醫手中線,患者身上傷
臨行細細縫,意恐其爆開
巧手和細心,換得好癒合

獻給普天下外科系良醫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當 上道 的病人 , 找 合得來 的醫師

病如何才會醫的好?
當醫生與病人雙方都做了自己該做的事,病才有可能好轉,甚至根除的可能.
病人看病前應掌握兩個重點,
首先,對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態是否了解?
其次,願不願意去做必要的調整與改變.

醫病間,互信來自溝通.當病人越瞭解自己的身體與疾病本身,越能幫助醫師準確判斷.當醫師解釋治療策略,病人聽得懂,也願意跟著去做,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醫療過程.



一對六十左右的夫妻同來診所,經人介紹,聽說我們做的假牙好咬又舒適,因此先生前來就診,尋求全口重建治療.
他們對看牙的認知.先生對自己的牙齒沒信心,一心想拔牙,並且要求將來做好的假牙要耐咬,能吃肉乾,好用又不用保養.太太則對預算相當在意,想要經濟實惠的治療方式.
一開始會有這樣的期待,是人之常情.但是,這位先生口腔狀況已拖延到能留下的牙無幾.幾次門診的溝通後確認了初步的治療計畫-覆蓋式全口義齒.至於要有幾個附連體扣子,這位太太的意見很大.
我們多次解釋,附聯體的數量牽涉到咬力的大小,想要吃有嚼勁的食物就要增加附聯體的數目,費用就會增加.而且預估的治療費用每次都說明.
為了達成降低治療費用,經評估後預計留下幾顆牙來做附聯體的地基.事先也花了兩次門診與夫妻兩人溝通留下的牙需要根管治療.
約診那天,到診後,先生吵著要拔牙,太太則抱怨要『毒』神經(台語:ㄊㄠˇ神經)的治療.先生對自己的牙沒信心,一心以為植牙一勞永逸,只想植牙不想治療牙齒.太太則是很在意費用,冤枉我們每次都沒講.
我們只好順延治療再次溝通說明.


這對夫妻本身對於治療策略彼此間沒有共識,卻責怪醫師沒解釋.先生在尋求一種一勞永逸的治療方式,卻不願意自己也要有口腔衛生與定期保養的付出.太太則是希望物超所值,盡全力在壓價,對於治療內容不想去聽懂.
只知道不斷的要求,卻不想想自己該做些什麼.這樣的治療注定不完整,更是對醫療人員的不尊重.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將人生前移,獲得快樂

朋友四十四歲,罹直腸癌,從發病就醫,不到三個月就往生.事情發生太突然,大家除了不捨更是難忍.
他從不看醫生,排斥西醫,健保卡掛零,從去年咳嗽不好,身體日漸削弱仍不積極就醫.一直以為是感冒,最終才知是癌細胞轉移到肺部.

楊育正醫師,以正統西醫治療抗癌成功.他說:
我們常常錯失身邊美好事物的呼喚,令生命蹉跎,終而未能成就心底的美景.然而,面對有限的生命,光是把握當下還不足夠,在臨終前想要完成的事,應該要全部往前挪移.

哈佛大學幸福學塔爾賓.夏哈爾博士,教導十個獲得快樂的摘要: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3.學會失敗
4.接受自己全部的喜怒哀樂
5.簡化生活
6.有規律地鍛鍊身體
7.充足的睡眠
8.慷慨
9.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的勇氣
10.常常表達感激

雖然朋友走了,但是提醒了大家,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才有機會做更多的事.

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