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我需要第二醫療意見嗎

如果說,患者尋求了就醫,卻還有疑問,是不是該尋求第二醫療意見呢?

《第二意見-為自己尋求更好的醫療》提到:醫學領域裡,沒有什麼東西是神秘或專門到無法對一般大眾解釋清楚。
如果醫師沒有做詳盡的說明,病人就應該開始擔心,是不是醫師自己對整個情況也不很了解?或是不想和病人針對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還是醫師根本不想弄清楚病人的直覺?

這些情況下,病人和家屬就該積極尋求第二意見。一位醫師一定需要讓病人和家屬了解他所要對他們解釋的訊息,如果沒能做到這一點,就應該讓病人有找尋第二意見的機會。

現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IC卡會註記醫療記錄,在牙科健保治療中,更是嚴格執行治療保固期。患者在尋找治療時,不僅要找到能信任的醫師,更要詳實地告知自己的就醫史。不要濫用保險制度下第二醫療意見的便利性,一再做重複的檢查與拿藥。

畢竟一個好的醫療必須是:醫病互信,彼此成就,提昇品質,共創圓滿。

如何成為好患者

如何當一個好病人呢?

看病前,充分瞭解自己的身體與心理狀況。
看診時,坦誠與醫師溝通,並充分瞭解自己的病況。
就診後,願意積極去做生活作息上必要的調整與改變。 

以牙科治療來說,牙根性蛀牙是最難處理的狀態之一,常見於中老年因為牙周病而牙根祼露病患。此種蛀牙不僅填補困難再發性齲齒也高,因此特別強調預防重於治療。除了加強牙間的清潔例如使用牙線牙間刷,減少甜食的攝取,長期使用含氟漱口水和牙膏能更能有效地預防 。門診曾有六十多歲患者,因照顧長期臥床的母親,卻疏於  照顧自己的口腔衛生。即使牙痛都有陸續回診,卻都是牙根性蛀牙。雖然 經過填補丶以及口腔衛教並指導使用含氟漱口水,卻未配合醫囑。 後來劇烈牙痛,x光檢查,發現再發性蛀牙很快地幾乎侵犯到牙髓,而且幾乎每顆牙都如此,患者痛到分不出上下左右那裡在痛,經過多次診治,逐一找出病牙,一一診治,才終於解除疼痛。經過了這次的經驗,患者非常的慚愧懺悔,表示以後一定會遵照醫師說的好好的潔牙用牙間刷並且確實使用含氟漱口水




好醫師

怎麼樣的醫生是一位好醫師呢?

《四部醫典》提出:一名優秀的醫師,要有醫好疾病的本領,為患者消除身體上的痛苦;在進行外科手術時,要大膽而準確;對待患者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全力維護。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說: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在這個使命當中,用心要如同用腦。

日野原重崇明醫師說:好醫師要有冷靜的頭腦和溫厚的良心。要仔細觀察病人,細心聽病人說的話,向病人學習並其思考其意義。

黃崑巖醫師認為,成熟、思考、人性、利他為出發點,都是成為良醫的要件。

黃達夫醫師提出,醫師經常要看書查資料,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病人,有這種經常想要為病人爭取最好治療效果的心就是好醫師。一個醫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憐憫之心,要耐心聽病人的心聲並重視病人的每個抱怨。       

賴其萬醫師說:一個好的醫生應該是「3H」:謙虛(humility )、人文素養(humanity)和幽默(humor),做醫師的人,寬廣的背景知識是必要的。